观点

人本主义流量观十则

2024-07-22作者:Sam Lu

头图.jpg

01.

流量的问题,不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与否,而是企业作为主体与利益相关方的主体间性问题。即人格与人格之间的交互问题,即共享叙事的社群联结的问题。

02.

营销范式从理性的认知灌输走向非理性的情感联结。这是社交媒介与消费社会观念的转变,表现为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强买强卖,不喜欢套路和喧嚣;表现为人们对真实的认可以及品行优良的嘉奖。

03.

人们越发喜欢与真实人格打交道,谁能与之进行主体对话,谁就会赢得用户。经济下行导致欲望构筑的镜像破裂,德性复归与理性一起形成新的平衡,过去的欲望引燃的方式行不通了。

04.

欲望从外在攀比走向内在谐和,走向具体生活关系的重建。这引发了自我内在叙事的再组织,内在叙事形成了文化身份的独异性自我。这一自我有着强烈的破除外部金字塔与权力的潜意识,但却未曾演变为一种变革张力,而只为自我存在扩容。

05.

个体在“存活”与“存在”两个场域之中所需的符号象征构成了消费的主要动机。花钱,是大量地对外寻求自我繁衍,去支持那些能给予正反馈的人与事物。人们购买的是一种专属感、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呼应,最稀缺的不是物,而是心。

06.

流量本身只是一种人性的注意力被引导的结果。相对于静态的图文,视频更吸引人;相对于道理,感官更吸引人。这些都是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知识,但仅就简单心理学本身去追逐流量结果,这是本末倒置的。商业本质不是流量,而是价值交换。

07.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技术的拟人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切原来的费力事项会变得轻而易举。该量化的都量化了,该简化的都简化了。唯独真实人格,具有联结心灵的内容(即对话能力)、围绕理念的组织文化、差异化体验难以把握。这正是未来竞争力的高地。

08.

“流量”这个词是去人化的、正如“消费者”一样。当你被这些词的定义所局限,就会看不到任何创新的可能性。人在哪里?人在具体的生活里,在某种文化场域和人际关系当中,在内在精神世界的两股张力的动态平衡中,这其中有多少创新空间啊!

09.

越是生存维艰,越要回答几个基本问题。不要贸然行动,不做比做错得还多。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山头林立的,拉拉扯扯什么东西都做不成。组织内部也是畏首畏尾,总是缺这缺那,现实总有各种难题、流量贵、转化低、退货率高……难度你还觉得不需要思考战略问题吗?

10.

人才永远是个问题,但主要还是战略与文化的问题。就是因为太过贴合阶段性的市场需求而缺少超然的价值视野去投入远景,招回来的人也只能给你操作性的价值。这些人组合出的组织惯性阻止了新的机遇,此时老板已经丢失了企业家精神,没有了血性而接受现实,等待被淘汰。


开启专属品牌创建之旅

联系品牌顾问